2025年9月14日,埃及重新启动了一个类似北约的阿拉伯联军项目。此前,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反以大会”上,埃及提出了这一想法。该会议得到了中东各国的积极回应。
月初,作为加沙冲突调解方的卡塔尔计划在首都举行以色列和哈马斯的谈判,但以色列却突然对卡塔尔发动了军事突袭。这一举动不仅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也加剧了中东国家的危机感。以色列的行为让其他国家担心自己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为了遏制以色列的军事行动,埃及提出建立一个类似北约的军事联盟,确保成员国受到攻击时其他成员会提供援助。埃及总统塞西正在争取阿拉伯联盟22个成员国的支持,推动地区军事合作的一体化。这次会议计划组建一支涵盖海、陆、空多个作战领域的“快速反应部队”,指挥中心设在开罗,关键岗位由各成员国轮流派人担任,并设立秘书长职位。
尽管这个军事联盟旨在保障阿拉伯国家的安全,但实际上主要针对的是以色列。美国长期以来为以色列提供政治庇护,使得以色列无视国际法,这给中东国家带来了实际威胁。因此,中东国家希望通过组建军事联盟来应对以色列的随意行事。
然而,阿拉伯国家以前成立过几次军事联盟,但效果并不理想。第一次是在第一次中东战争期间,当时阿拉伯国家试图扼杀以色列建国的梦想,但由于内部矛盾未能达成一致,最终失败。之后,联盟再次尝试对以色列发动攻势,但因内部问题未能解决,最终解散。
这次卡塔尔举办的“反以大会”再次提出联军方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指挥权归属问题一直是个难题。中东各国军事实力参差不齐,经济实力较强的国家如卡塔尔在军事方面较弱,而一些长期战乱的国家如叙利亚则具有较强的战斗力。这种两极分化的局势可能导致联军指挥体系出现问题。
此外,中东各国各有自己的政治愿望,导致联军内部存在不少反对声音。例如,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矛盾就源于支持对方境内的分裂势力。还有一些国家如约旦对此提议兴趣不大,只希望守好自己的地盘。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有一个能扛起大旗的国家站出来。从埃及总统塞西的讲话来看,埃及有意承担这一责任,但埃及与以色列的历史关系使其难以完全赢得其他国家的信任。
中东的动荡除了内部问题外,还受到外部干涉的影响。美国在中东建设了多个军事基地,派驻大量军人,通过石油和美元的捆绑关系稳固其全球影响力。只要中东局势混乱,美国就能从中渔利,争夺更多石油资源,同时保证军火销售。
卡塔尔成立“反以联盟”的成功可能性不高,既受制于联盟内部的问题,也受到域外国家的干预。
天臣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